其他
云南大山里上了一道“凉瓜炒滑蛋”!
午饭时间,位于中山市东区的中山海港城海鲜大酒楼大厅中的食客多了起来。中厨厨房里,油烟与蒸汽混杂,煎、炒、焖、炸、蒸,厨师们施展身手,厨房温度不断攀升。后厨人来人往,来自云南省昭通市的中山市技师学院旅游管理系烹饪专业学生徐友香正专注地练习刀工。
近年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中山将“粤菜师傅”工程推向云南大山,采用“请进来”“送教上门”等方式,选招云南省昭通市贫困家庭学生进入中山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和粤菜名店学习,输送粤菜烹饪技艺,助力实现“培养一名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目标。在扶贫攻坚和“粤菜师傅”工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云南学子来到中山,走上粤菜烹饪学艺脱贫之路。
//粤菜名店来了云南学徒//
徐友香是中山市技师学院招收的最早一批云南昭通学生之一,她来自昭通市盐津县落雁乡的一个单亲贫困家庭,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家中四姐弟,家庭条件艰苦。为帮补家计,徐友香的姐姐在初中毕业后就到广东佛山务工,成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如果没有到中山学习的机会,徐友香也跟姐姐一样,初中毕业后就到社会上工作。当中山市技师学院前来招生时,从未出过远门的她极力劝说家人,毫不犹豫地奔赴千里之外的中山,学习从未接触过的粤菜烹饪技艺。
如今,学好粤菜成为徐友香的主要目标。“来到中山学习粤菜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经过近3年的学习,她已获得中式烹饪中级工资格证,明年,她将参加高级工的考试和成人高考。
中山市技师学院旅游服务系主任蔡水养对这群昭通学生印象深刻,他认为,相比中山本土或省内学生,昭通学生更能吃苦,对知识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渴望。除了在校学习理论,中山市技师学院还推荐云南昭通学生到中山本土知名餐饮单位进行岗位实践,并推荐就业。近3年来,在中山海港城海鲜大酒楼,经过实习和就业推荐,最终选择在酒楼工作的中山市技师学院学生将近100人,月工资近4000元,这让徐友香看到了就业脱贫的希望。
“还有很多东西要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虽然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经过在海港城等大型餐饮企业实践后,徐友香深知自己离“出师”依然遥远。她表示,相比川菜等菜式,粤菜制作更精细,考究厨师对刀工、烹饪火候、食材等各方面的熟练把控,要成为粤菜师傅,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从大山来到城市,徐友香并未止步,未来她希望回到云南老家,开一家粤式面点店铺。
//在云南大山种下粤菜文化“种子”//
考试项目之一是广式面点“酥皮莲蓉包”。“成品酥层均匀明显,界口蓬松自然就算成功了。” 考试前,中山市技师学院旅游服务系烹饪专业教师何毅明向学生细心讲解制作要领。何毅明是中山本土的知名广式面点师傅,从业经验超过30年,从业界走向校园,何毅明希望将自己的粤菜技艺和经验传承给更多年轻人。
同样有着30多年饮食行业从业经验的郭琳奋,也是一名从中山本土成长起来的粤菜师傅。2016年,他放弃中山本土大型知名酒店厨房总监的职位,进入中山市技师学院,成为烹饪专业教师。“我很喜欢烹饪,自己年纪大了,希望有人传承。”除了教学,如今他还参与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系列教材编写工作,编写《广府风味菜烹饪工艺》中“中山特色菜”部分。
为助力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除了“请进来”,中山还派出代表到云南昭通“送教上门”。作为代表,何毅明和郭琳奋先后到云南昭通技师学院进行对口帮扶,给当地学生和社会人员传授粤菜技艺,将粤菜文化的种子撒播至云南大山里。
“当时给师生们做了一道经典的粤菜——‘凉瓜炒滑蛋’,大家都对这个菜式感到好奇。”郭琳奋对到昭通传艺的经历印象深刻,同时,经过昭通之行,他对粤菜文化在省外传播和发展有了新认识。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食材特点,他在对粤菜菜式和烹饪技术也做了相应的改良,例如他计划利用昭通当地名优食材乌骨鸡,开发相应的粤菜菜式等。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云南昭通,目前中山正积极发挥市内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以及各级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包括省内外对口帮扶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人员进行授课传艺。自“粤菜师傅”工程开展以来,累计培训1440人次,今年还将培训700多人次。接下来,中山将进一步扩大“粤菜师傅”培训的覆盖面,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掌握粤菜技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广仔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把广仔设为“星标★”吧~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冯仕妍校对:李冠洁